编者荐语:
2000年4月20日,一位正值花季的少年因遭受基于性别气质的校园欺凌而永远离开了我们。22年后的今天,CW邀请你一起来看同语发布的《中国多元性别未成年人的生活与权益》研究报告,一同追念“玫瑰少年”,愿校园四处和世界每个角落都多元多彩。
以下文章来源于同语II ,作者同小语
同语成立于2005年1月,关注中国在性倾向、性别身份与性别表达上遭受歧视和暴力的群体,旨在通过社群培力、援助服务、公众教育和政策倡导,推动公众对多元性别的认知,消除歧视和暴力,争取平等权益。同语的核心价值是:平等,多元,开放。
本研究发现,虽然法律政策在不断完善,但多元性别未成年人仍然在免受暴力、健康权、受教育权和文化权利等方面面临着多重挑战。
多元性别未成年人仍然遭受较为普遍的家庭暴力和校园霸凌,并且在暴力发生之后,有关责任主体对暴力事件的处理不力。
多元性别未成年人的性权利未得到完善的保障;受艾滋病影响多元性别未成年人的有关数据严重不足,防艾教育效果隐微,甚至可能加深了对受艾滋病影响人群的歧视;
跨性别未成年人的医疗需求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研究,同时对间性儿童实施的“间性人生殖器切割”侵害了其身体自主权;
多元性别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相较非多元性别群体更差,且在接受心理健康服务时可能会进一步受到来自医疗系统和心理专业人士的歧视;对多元性别未成年人的强制扭转治疗现象仍然存在,严重侵害了其身心健康。
多元性别未成年人仍然因其性与性别身份在校园环境中遭受歧视,同时学校的多元性别教育严重不足;
教育机构中的公共设施缺乏对多元性别未成年人,尤其是跨性别者和间性人的特殊需求的考虑和包容。
对多元性别内容的审查,导致未成年人缺乏了解正确、积极的多元性别知识和信息的渠道。
1
立法和配套制度层面
制定或修改法律明确将SOGIESC列为禁止歧视的事由;制定科学有效的针对跨性别未成年人和间性未成年人的医疗政策;放松对多元性别文化产品的内容审查;废除现有的对多元性别未成年人的歧视性立法。
2
执法层面
严格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家庭暴力法》中的规定,对针对多元性别未成年人的家庭暴力、校园欺凌等行为严格依法处理;同时,提升有关责任主体的多元性别平等意识,提升其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
3
立法和配套制度层面
关注多元性别未成年群体的需求,推动医疗、公共设施完善进步;通过学校教育和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多元性别平等的观念。
Q1
高中阶段的跨儿面临哪些暴力风险,可以如何保护自己?
Q2
对于扭转治疗,未成年人能寻求哪些法律帮助,通过什么渠道获得法律帮助?
Q3
当监护人侵害多元性别未成年人权利时,如何保障性别多元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比如,因为性倾向被家人强制中断学业,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Q4
14-18周岁的男孩被性侵猥亵,是否可以像女孩一样有法律作为依据维权?
Q5
关于多元性别未成年人在社群中的能动性。作为一个16岁以上的未成年人高中生,已经开始需要和寻找一些了解、接触、融入、帮助社群的机会,但感觉国内环境无法给到像国外高中内校园组织这样的酷儿空间,所以感到青少年到成年的归属感和社群参与感是很容易缺失的,想知道未成年性多元群体在社群当中可以如何发挥个人的优势呢?
Q6
未成年人的性别意识是如何建构和发展的?在两性刻板印象根深蒂固的当今社会中,如何培养未成年人认同非二元的性别观念?
Q7
社会规范下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将对青少年的身心产生怎样的影响?尤其是在政策鼓励在校园培养“阳刚气质”后,对青少年有怎样的具体影响?
Q8
如何推进性别友善校园建设?如何在学校中提供关于多元性别的内容?其他主体(如家庭、社区等等方面)如何参与?不同的角色(如老师、家长、同伴、社工)在面对未成年人出柜时,应该如何为多元性别的未成年学生提供有效的服务和帮助?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